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举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分享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2025年3月21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在工程实训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分享会。会议由系主任高永辉主持,土木工程系全体教师参会。

会议聚焦:以案例促教学,以思政强根基。
会议伊始,高永辉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土木工程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他表示,本次分享会旨在通过优秀案例示范,推动全系教师互学互鉴,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案例分享:多维度融入思政元素。
会上,郑慧慧、陈家兴、孙宁三位教师分别围绕不同课程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郑慧慧老师以《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工程伦理+红色建筑双线教学,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责任担当、红旗渠工程的为民情怀等案例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理解土木工程的社会价值。
陈家兴老师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创新采用历史+前沿双维度教学法,通过讲解古代建筑材料中的智慧与现代低碳材料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孙宁老师结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点,分享了项目驱动+德育渗透模式,通过模拟工程事故应急处理场景,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互动研讨:共话课程思政创新路径。
分享环节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如何避免思政元素生硬嵌入和如何量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青年教师王琨提出:“可通过学生调研报告、实践项目反思等方式,动态评估思政教育成效。”资深教师王新建建议:“应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讲述工程中的思政故事,增强案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总结部署:深化改革,打造示范课程
高永辉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探索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团队建设,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凝练特色教学案例;注重成果转化,要积极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省级教学成果。
本次分享会为土木工程系教师提供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后续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土木工程人才。
撰稿:高永辉
初审:张向萍
再审:刘 迪
终审:孔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