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举行课程思政研讨会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2024年11月15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在工程实训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教研会议暨课程思政研讨会。会议由系主任高永辉主持,土木工程系全体教师参会。

本次会议以“教研创新提质”与“课程思政增效”为核心,分为教学工作部署与思政建设研讨两大板块。高永辉讲到:“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二者需同向发力,共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第一阶段:教研工作部署与交流
1.教学成果总结与规划
高永辉首先通报了土木工程系2024年度教学工作成果,包括课程教学方式改革项目、校级教改项目及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并安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启动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增设BIM技术、智能建造等前沿模块;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建立“双导师+企业专家”联合指导机制。
2.教学经验分享
高永辉以《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方法与实践》为题,深入剖析了为何引入OBE理念,通过引入这一理念,可以促使教学更加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接着,高永辉老师以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实施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改革。他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第二阶段:课程思政深度研讨
1.优秀案例展示
范晓庆老师以《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为例,展示了课程思政创新成果:
汪岗老师通过“地质灾害中的应急担当”案例,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地质灾害防治教学;
2.专题讨论:破解思政教学“两层皮”难题
针对“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的问题,教师们从思政元素“切入点选择”“评价体系构建”“资源库建设”三个维度展开讨论。
刘迪副院长建议:“以‘土木工程中的中国智慧’为主线,梳理从都江堰到港珠澳大桥的历史脉络,增强文化自信。建立课程思政三维评价体系,即学生认知度、课堂融入度、实践转化度。”
本次会议达成以下共识:将课程思政元素纳入教研活动常态化议题,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专项研讨;构建“大思政”案例库:分课程、分模块梳理思政元素;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工程思政实践基地,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
下一步,土木工程系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研创新”双轨改革,着力培养既有专业本领、又有家国情怀的土木工程人才。
撰稿:高永辉
初审:张向萍
再审:刘 迪
终审:孔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