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安全,促进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确保实验室工作环境,维持正常教学与科研秩序,防止和处置实验室突发事件,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应急预案。对因实验室而引发的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和善后工作,确保实验室在发生事故后,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处置,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
二、工作原则
1、科学高效,以人为本。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实验室事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公共财产损失。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措施,有效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对实验室事故(事件)处理和应急救援综合处置能力。
3、统指挥,分工负责。建立分层指挥,统协调,各负其责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应急处置等各项应急工作。
4、快速反应,立足自救。在实验室事故(事件)处理和控制中,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事故(事件)进一步扩大。
三、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学院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存放及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另外,实验室高温高压设备的使用不当以及仪器电路老化亦可能引发烧伤、烫伤、爆炸、触电等事故。
四、组织机构
实验室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孔祥伟
副组长:刘迪
成员:孙宁、高永辉、张佳乐、戚瑷娜、李会、王亚洲及全体专兼职实验员
职责分工:坚持“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各实验室负责,职责分工到人的管理模式。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为事故应急处置的第一负责人,实验室全体人员都是事故处置的责任人。
五、应急措施
(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和实验装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并确保关闭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2、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要迅速而冷静地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根据火源性质选择正确的灭火材料。一般的灭火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等。
3、在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应迅速组织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现场有易爆物品存在,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119和学校保卫处报告。并立即切断电源或通知相关部门切断电源。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
4、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化学药品着火,应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得随意用水灭火,以免因扑救不当造成更大损害。用电仪器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将人员疏散,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5、应对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发现有人受伤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关闭设备电源,向周围人员呼救,迅速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向实验室责任人报告。
2、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指挥对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3、一般性外伤,迅速包扎止血,并将伤者送往医院。
4、如果受伤人员伤势较重,现场指挥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上报学校实验设备处和保卫处。(1)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包裹,用塑料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料袋内,将伤者连同断指立即送往医院。(2)肢体骨折,将伤肢固定,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再送往医院。
(三)带电操作安全应急预案
1、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了,应等干燥后再用。
2、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现场人员应迅速判断漏电的程度,如果漏电较为严重,在切断电源后,指挥学生有序、快速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学校后勤基建处进行处置。
3、遇到人员触电,应及时实施救护,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打120急救,同时报告学校教务处和保卫处。
六、应急保障
1、保证消防应急设备处于良好的待命工作状态。消防应急设备是用于事故初始阶段控制的重要保障,为此消防应急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定点放置,定时检查更新,确保消防设备时刻可用。
2、注重应急宣传。平时注重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学习,增强人们的危机防备意识,提高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3、注重平时演练。意外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处理不当又容易引起二次灾害。因此,平时要注重演练,让大家做到“三知”(知消防设备放置地点,知如何使用消防设备,知撤离路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才会有条不紊。
4、常备通用的救护器材与药品。为了应付突然而来的事故,在实验室或工作室应储备一些救护器材与药品如:尼龙绳、手电筒、毛巾、药棉、纱布、胶布、止血贴、生理盐水、解毒剂等。
5、无论在何时何地,当发生危害实验室安全的事故时,均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迅速、准确地报警并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正确有效地散人员,避免对人员造成更大伤害。发生严重事故,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