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畅园
朱红静 (建筑工程学院)
主讲教师简介:朱红静,讲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
师。主持并参与省校级教学改革7项;主持并参与校级
范式改革项目3项;主持并参与校级思政样板课程2项;
参与校级样板思政团队项目1项;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
设2项;参与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1项。
课程名称:《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课程简介:课程是建筑学大二上学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学习居住建筑相关理论及培养学生进行居住建筑方案设计的能力。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紧跟时代主流思想,以专业知识点为依托,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搭建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打造课程育人六大主题: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绿色建筑等六大主题板块,将隐性的思政育人理念渗透到显性的专业理论授课中,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融入课程中。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建筑师应致力于创造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同时具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树立以低碳经济、环境、生态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观。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建筑学
结合章节:3.3.3 院落空间的组织与利用
一、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感受中国建筑艺术 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选取案例基本情况:苏州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园位于住宅东侧,面积约1亩左右。从园门步人,即是桂花厅,厅后小院中原植有桂树、梧桐。小院对面是桐华书屋,穿过书屋,全园景物尽在眼前。畅园位于苏州城西庙堂巷22号,面积约一亩余。畅园为苏州小型园林的典型,建于清末,园主姓潘。该园造园手法细腻,面积虽小而布局巧妙,园景丰富而多层次,具有精致玲珑特色,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永久性珍品。
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以专业知识点为依托,思政育人从两方面实施,从学生出发,做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立德树人;从课程出发,做到不留痕迹,思政元素完美融入。在讲解低层住宅的院落空间组织和利用时,就不得不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江南私家园林,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是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巧夺天工的创造,同时又蕴涵着深厚的中华哲学、历史和人文习俗。
思政教学目标:课程结合苏州畅园,让学生学习低层院落空间的专业知识,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同时,以畅园的园中建筑营造,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畅园的园主变迁,以近代园主潘承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案例意义
通过苏州畅园的“园”和“宅”的营造,将如何建造低层住宅的院落空间的知识和手法,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畅园虽小,但中国古典园林的要素一应俱全,且造园手法之精妙,无一不彰显它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是院落空间组织与利用的完美写实。这一案例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中国古典园林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三、案例实施
案例描述:畅园始建于清代,造园手法细腻,坐北朝南,西宅东园,占地仅1亩有余,是江南园林中最为“迷你”的小园之一。其造景手法之精妙,小小一亩间,却做到了疏水若为无尽,更有花木廊榭紧凑配置而无逼仄之感,拳石勺水间,仅用“三廊五亭”就在小空间里造出了大乾坤,形成了“畅”的效果。园子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畅”,建筑学家刘敦桢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称赞它“面积虽小,园景却丰富而多层次”。
1.院落组织——“三廊五亭”
三条长廊分列园子的东、西、南侧。东廊蜿蜒起伏,短短二三十米之内,曲折变化六次,顺东墙向北,傍水依垣,其间点缀竹石小品,依次经过六角形的延晖成趣亭和方形的憩间亭。憩间亭,为一处半亭,其与延晖成趣亭之间有湖石驳岸突出成半岛,上有古树芳草点缀,自成一景,既起到了视线的过渡作用,更丰富了两岸的观赏效果。
穿过北岸方亭“水香榭”,即至全园主厅——留云山房。经过留云山房折向南,到达园西的“涤我尘襟”厅,该厅造型独特,为一船厅,一侧临水,呈“泊舟”归岸情态,为园林更添几分诗情画意。过玉延亭,而进入“三廊”中的西廊。西廊虽不及东廊的长度,但是做成了V字形的设计,这在江南园林中较为少见。南廊短而直,依假山向上顺势而建,呈一斜廊,与西廊交会于全园最高处——“待月亭”,由此俯瞰,全园景物尽在眼下。
2.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苏州园林以盎然诗意、文人雅趣著称,以建筑读文学,畅园也不外如此。
畅园以水池为中心,环列建筑,广植花木,水体与建筑相依,湖石驳岸自然富有野趣。水池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缘岸围叠湖石,曲折参差。南端架一五折石板桥,把池面一分为二。
延晖成趣,亭柱上有联: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全园主厅留云山房,留云二字,尽显以自然为友,洒脱超然之雅志。园西的“涤我尘襟”厅,造型独特,“涤我尘襟”道出了园主人想要洗去尘浊,飘然隐逸的心境。
畅园最早为清同治年间王姓道台所建,1918年,由法学家兼大律师潘承锷购得。潘承锷,早年赴日留学攻读法律,归国后,曾任民国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因与“贿选总统”曹锟政见不合,辞职南归。抗战时期,潘承锷曾被迫出任伪职,后来,日方又逼他出任伪江苏省长,潘承锷不愿再陷泥淖,托称中风,卧床不起,殊不料,久卧之后,竟肌肉萎缩,真的无法下床,令人扼腕叹息。
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问题导入+思政融入 |
问题:同学们理想的居住模式?从而引入中国古代的居住模式——中国民居 |
中国民居无论在建筑形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以及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如有“圆楼之王”美誉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具有“画里乡村”之称的徽派建筑群安徽宏村,代表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的山西乔家大院等等。感受中国悠久的传统民居文化,激发家国情怀。
|
理论内容 |
院落的概念、分类、作用及空间组织 |
讲解院落的概念及分类等,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院落空间有比较全面和清晰的认知。
|
案例分析+思政融入 |
苏州畅园 |
通过对畅园中建筑与院落空间的组织与处理的分析和学习,进一步向学生讲解院落空间的具体处理手法。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中华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
讨论+启发 |
发布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当代住宅及院落设计中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根据学生们的讨论进行延伸。 |
项目驱动+交流分享 |
结合学生建筑设计课里的独院式住宅设计方案成果,进行院落空间布局设计,鼓劢学生主动进行方案交流分享,最后归纳点评。 |
运用提升 |
课后作业:对所做院落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尝试在方案中加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鼓励学生不断尝试融合与创新。 |
四、教学反思
中国古典园林宅园合一的建筑形态,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所选教学案例紧扣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无形中建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的设计虽较为完备,但执行过程和方式可进一步改进。学生的交流分享过程可在课下继续延续,而不仅局限于个别同学,可增大覆盖面;同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可随机进行点评讨论,对有特色的方案设计或对古典建筑文化有所传承与创新的进行鼓励与肯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